近期《商业周刊》以「AI陪伴」为主题,探讨人工智慧在不久的未来不仅将取代大量劳力与技能工作,更可能深刻改变人类长久以来的人际互动模式,我在阅读后感慨万千。
当AI提供的是即时无休、无摩擦、近似绝对理解的完美互动时,等同开辟了一条通往人际孤岛的捷径,让原本人与人之间必须透过磨合而建立的包容和协调,显得耗时费力,甚至觉得何必忍受。而随着人们对这类「没有情绪、不需磨合的陪伴者」的依赖加深,主体思考、沟通表达、情绪调节、解决问题等能力亦恐日渐退化,孤岛化之下的社会结构及文化发展,对全体人类都将是全新适应与挑战。
AI浪潮将科幻电影变成写实剧情,我们一方面被激发想像力,另一方面也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然而,与其焦虑自身优势被削弱,更当思考如何深化「人类价值的不可取代性」,才能善用科技,而非被科技驾驭。这样的思维,我特别希望能跟在学的年轻世代分享,因为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作为支撑,当他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现实,往往容易陷入迷惘,甚而产生挫败。
因此,当勤诚与学界携手培育未来人才时,我们关注不仅止于传授知识或技能挂帅,更重视长远的综合能力的养成。我深信,未来不会被AI取代的,是拥有想像力、创造力、跨域整合力,并对世界怀抱热情,勇于探索的人。与中正大学共同推动的勤诚讲座,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与使命中诞生。2025年讲座迈入4.0,在延续去年「跨」的核心精神,我们进一步深化「跨域」的视角,期盼打破专业之间的边界,引领学生们勇于突破框架。
讲师群阵容横跨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涵盖了从政策擘划与国际金融、家族接班vs专业经理、创业家到投身公益等多种(多重)角色。这群优秀女力不仅代表了多元的职涯路径,更以自身经历印证,坚持与创新并不相悖,自我实现与社会贡献可以并行,当下的每一次行动都能成为未来的资粮。
由衷感谢六位讲师在百忙之中,以利他之心为2025年的勤诚讲座带来最精华的经验分享。这些精采的时刻,我邀请嘉义厂的人资伙伴和二位因陈明哲老师的「精一学堂」而结缘的勤诚新鲜人,共同担任「一日课堂小编」,为宝贵的课堂留下纪录,让学习透过传递,发挥更多影响。
川普2.0之下的全球经济变局
-前经济部长 王美花 –
文/ 嘉义厂人力资源部-黄诗涵、 官家卉
「勤诚讲座」始业式的开场讲者,难得邀请到前经济部长王美花,以「川普2.0下的全球经济变局」为题,从对国际脉动的敏锐洞察,并自任公职以来与各大国际组织、企业代表间交涉的经验,分享了推动能源转型、半导体政策与招商引资的真实场景,把复杂的政经局势转化为一幅生动立体的图像。
全球政经局势与产业趋势变化,已不再只是遥远的国际新闻,而是与我们的工作型态与生活样貌密切相关。面对这样的时代,唯有具备国际观、灵活思维与应变能力,才能因应未来的挑战。美花部长仿佛一位说书人,以亲切语调与缜密逻辑,将川普新政的多层面策略娓娓剖析。从美国政府财政压力的开源节流,到AI、汽车、晶片等产业的实际冲击,层层铺陈、深入浅出,让听众仿佛置身世界经济舞台的第一线。并透过这些实际案例,带领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国际经贸环境在政策驱动下的剧烈变动,也进一步理解「关税」作为经济与政治工具的双重意图。
这场演讲吸引了各年龄层听众,从在学生、即将毕业的青年,到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校友。大家对美花前部长展现高度兴趣,提问踊跃,她也热情回应每个问题。特别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美花前部长强调「专注」的重要性,建议从「模仿」好典范开始,在年轻时就型塑出良好的做事风格。
此外,她也鼓励同学们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学会整合与判读,找出自己的定位;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稳健前行,脚踏实地实践志向;并养成独立思辨的能力,在多元价值中不随波逐流。唯有结合「专业知识」、「数位思维」、「永续观念」,才能成为「被世界需要的人才」。面对变局,是年轻人的机会,然而前辈的经验和洞见,不仅能做为方向的指引,更是一剂定心针,正是这样的传承与启发,让新一代有勇气、有智慧,开创未来。
在看见台湾之后
课堂小编- 厂长办公室Polly/生产技术部香媛
-看见.齐柏林基金会执行长万冠丽-
文/ 厂长办公室-曾百娴、生产技术部-黄香媛
「看见.齐柏林基金会」执行长万冠丽是一位气质温婉的女性,但从她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坚韧与使命感。她像是坚定前行的女将军,决定要打一场漂亮的仗,就会全力以赴。也因此,更让人好奇,她是如何从零走到让所有人都「看见」。
万执行长在1991年创办集思创意顾问公司,从平面设计起家,因齐柏林导演常常接下集思的摄影委托,两人成为长期的工作伙伴。2009年,八八风灾对大地的破坏,让齐导燃起拍摄电影《看见台湾》的念头。
齐导认为人类是视觉动物,唯有「看见」,才能真正「认识」台湾的美丽与哀愁;认识之后,才可能「了解」问题,进而学会「疼惜」。《看见台湾》正是以影像唤起大众对环境的关注,并实践他用影像改变社会的信念。当时,万执行长成为他的第一位赞助者。
然而,2017年齐导在拍摄续集电影时不幸离世,他的未竟之梦将万执行长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坦言,那是一段痛苦又挣扎的时光,许多人劝她放下,但她问自己:「未来想起这件事会不会后悔?」答案是:「会。」于是,在隔年成立了「看见.齐柏林基金会」,踏入非营利组织。
基金会成立后,万执行长在一步一步地摸索中,建立出四大目标:
永续——以数位典藏为核心,保存齐导的60万张空拍影像;
扎根——推广环境教育,让理念深植人心;
传承——寻找下一位齐柏林,鼓励更多人用影像记录台湾;
志业——持续拍摄与推广,将台湾的美传递至世界各地。
为了不让齐导演在空中拍下的60万张照片被遗忘,基金会透过影像平台,结合主题策展,让更多人持续「看见台湾」。2019年,更透过群众募资成立「齐柏林空间」展馆,成为推广台湾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也让这些影像富有延续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万执行长勉励大家:只要坚持梦想、勇敢行动,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人生旅途中,只要你认为一件事有意义、有价值,就该去做。心有多大,愿就有多大。只要你发心,就一定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延伸阅读 :
发心要做的事,没有人可以阻拦-《坚持的人IV》看见齐柏林基金会执行长万冠丽 (上)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坚持的人IV》看见齐柏林基金会执行长万冠丽 (下)
传统品牌的转型与创新
-桂冠实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亚伦-
文/ 嘉义厂品保部-蔡甄庭、 张兆骅
桂冠实业的王亚伦董事长于2017年正式接班,成为第三代领导人。她具备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跨产业经验,曾任职于美国联邦快递、福特汽车等跨国企业,并在上海与安侯建业累积深厚的市场与财务管理经验。接掌这个充满台湾人饮食记忆的老品牌后,她致力于强化营运策略、重视品牌永续发展,并深耕企业文化建构,是兼具专业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新世代企业领袖。
在演讲中,王董事长以「愿景与价值」为开场,当企业面对变局或内部沟通困难时,唯有明确的愿景,才能作为让所有人团结一致的依据,「当大家有不同意见时,最终还是要回到公司的愿景与价值。」她强调凝聚共识和方向感的领导风格。
针对跨部门的沟通协作,她提醒团队成员跳脱部门思维,转而思考「我能怎么帮助公司前进?」鼓励建立互助文化与整体观。同时,她进一步提到,企业的价值观不能只是喊口号,而是透过理解和认同,让员工自然而然将其内化成日常的行为。
谈到品牌发展,王亚伦董事长回顾桂冠从会员经营起步,如何进军零售市场并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她认为品牌是长期工程,从产品设计开始就深入对各种「生活场景」的理解,吃什么、怎么吃、跟谁吃…融入消费者的日常情境,结合实用性和情感体验,打造出有温度的品牌连结,因为「品牌不能只是宣传,要回到使用者的真实需求。」
她进一步分析,台湾人口老化与家庭结构变化势必将影响食品产业的需求,桂冠必须从冷冻食品的「制造者」,转型加入「服务业」的特质,成为「生活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而面对产业转型与数位化浪潮,她分享桂冠导入AI与自动化的经验,并强调:「转型不一定要等到准备完全才开始,而是要边做边调整,持续学习。」
整场演讲中,王亚伦董事长展现出高度的整合思维与务实精神,无论是在推动组织沟通、落实品牌经营、或引领企业数位转型上,都能兼顾人本和效率。她以身作则,强调诚信、开放、透明与创新的经营理念,为企业注入新的能量与方向,是新世代女性企业家的典范。
职涯跨界力 :
从外商金融业到美发与生技医疗的多元发展
-美吾发.怀特.安克生技集团副董事长暨执行长 李伊俐-
文/ 嘉义厂人力资源部-郭育孝、 吴嘉彬
阳光和煦的午后,勤诚讲堂迎来一场深具启发的讲座,荣幸邀请到美吾华.怀特.安克生技集团副董事长暨执行长李伊俐,一位兼具国际金融与前瞻视野的新世代企业接班人。她以亲身经历,分享从金融业走向美发与生技医疗领域的职涯转折。
李伊俐副董毕业于台大财金系,曾任职于花旗等外商银行,在高度竞争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磨练专业,培养出强大的抗压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勉励学生:「第一份工作不要选太轻松的,因为这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养分。」
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业磨练,当其父亲提起要不要回来帮助自己的企业时,她义无反顾的决心扛起美吾华这个经营超过半世纪的品牌。在她的带领下,美吾华进行品牌重塑与跨界转型,导入更精致的品牌策略与消费者体验,同时积极拓展电商和数位通路,成功让老品牌注入年轻活力,并进军国际市场。她更进一步扩大版图跨入生技医疗领域,带领怀特生技开发数款全球首创新药,并推动安克生医发展AI智慧医材,实践从「美的外在」走向「健康本质」的跨界愿景。
她强调:「品牌不是行销语言,而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信任与价值的过程。」带领美吾华从美发走向生技的这趟转型旅程,证明了品牌的本质从来不只是产品,而是回应生活、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
面对年轻学子,李伊俐副董呼吁:「越年轻,越有本钱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她认为,跨界不仅是技能的转换,更关乎心态与视野的调整。每一段经历看似无关,实则在未来都可能发挥作用。她鼓励大家持续学习,内外在的培养很重要,未来才有更多的资本迎战不同的挑战。
在多变的世界中,勇往直前!
-永丰余投资控股顾问 刘慧瑾-
文/ 嘉义厂品保部-张兆骅、蔡甄庭
讲座进入倒数第二场,由永丰余投资控股公司的刘慧瑾顾问以《在多变的世界中,勇往直前!》为题,带来一场充满启发的分享。她结合科技与管理领域的背景,以及进入传统产业后的实务经验,深入剖析企业如何在变局中转型创新、迈向永续,也分享了跨领域职涯转折中的思维与策略。
从科技业转战传统造纸产业,刘顾问曾任职于 IBM、施耐德电机与台达电,累积丰富的数位转型经验。加入永丰余后,她带领团队建立碳管理事业群,推动整体永续转型,展现出跨领域整合力的价值。她强调,职涯中的「转型」不只属于企业,更是个人在职涯上必经的关卡。
现代职场不再只是强调单一专业的深度,而是整合多元经验的能力。刘顾问鼓励大家勇敢离开舒适圈,每一段看似不相干的经历都是未来的养分。正如她所说:「每一只脚,都是人生经验的 DNA。」
她也分享永丰余面对纸类需求持续下降和全球减碳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推动「双轨转型」:一方面强化数位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能源转型,包括建置全台首座零燃煤锅炉、发展沼气发电系统、投入新材料开发等,致力于打造更具韧性与永续性的营运模式。
企业的经营逻辑,也可应用于个人成长。她建议运用 SWOT 分析,厘清自身优势与机会,培养系统性思考,从不确定中找到方向。
她勉励年轻世代:「认真活在当下的工作里,才会带你走向下一份更好的工作。」
许多人总将目光放在「未来想成为什么」,却忽略了「当下是否有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她强调团队合作与多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她以顾问工作的经验为例,指出顾问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协助企业厘清问题、建立方向、推动变革。同理,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只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能否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与成果。
职涯跨界力 携手AI开新局
– 美德向邦董事长 陈素甜-
文/ 嘉义厂品保部-蔡甄庭、张兆骅
勤诚讲座迎来压轴,由Maggi的好同学-美德向邦股份有限公司陈素甜董事长献出人生的首场讲座,以《职涯跨界力,携手AI开新局》为主题,分享一段跨越时代与领域的非凡旅程。一开场,她亲切地说:「大家可以叫我甜董!」,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让现场充满了欢乐与期待。
甜董自嘲是「多灾多难型」的人。在纽约工作期间,亲历了2001年震撼全球的911事件,当时她的办公室就位于世贸中心的53楼,那天的惊恐与混乱,至今仍深深烙印,但作为一位亲历者与幸存者,面对重创后的组织,她带领团队从灰烬中站起,重建的不只有工作场域,更包括员工的信心与企业的精神支柱。
从金融体系起步,历经制度改革,再转战企业界,年逾七旬的甜董自称「AI阿嬷」,始终以学习者之姿带领团段与时并进,以科技翻转企业文化与工作模式。她用生命见证:「跨界不是跳跃,而是不断的累积与转化。」每一次职涯转换,都是深思熟虑的选择,也是对未来的一次勇敢拥抱。
甜董的职涯回顾,像是一封写给年轻世代的信,提醒我们:只要心中有热情,转弯从来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面对AI时代,甜董提醒大家AI不是对手,而是可以并肩的伙伴。「记得,你才是导航,AI只是副驾」。她将AI比喻为一把刀,能否发挥价值,端看使用者的心态和能力。为此,她在公司内部成立专案推动小组,鼓励同仁拥抱AI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更提出「角色、任务、背景、提问」四大AI指令原则,在她的领导下,公司不只是营利的机构,更是学习和理想实践的场域。
讲座的尾声,甜董送上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智慧的「甜言秘笈」:
1. 带人带心,才能携手前进
2. 够成熟,才拥抱改变;敢改变,才能真正成熟
3. 无论风浪多大,都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她期许,这些从陪伴自己走过无数挑战的信念,也能成为大家走进职场、面对人生转折时的护身符。甜董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再高的墙,也挡不住一颗勇敢前行的心;再强的科技,也比不上一个愿意学习、携手共创的团队。
本文照片提供: 中正大学 <勤诚讲座>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