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他心底的學思達-訪張輝誠老師 (下)

by 陳美琪
1418 views

「我覺得一輩子能做到改變10%台灣的教師就好了﹐但董事長們都希望推進到20%。」

從開放教室到成立基金會﹐學思達核心老師從5位到目前的102位﹐守株待兔的過程如人飲水﹐話講到這邊﹐輝誠老師再次提及他心中的三大學思達貴人-嚴長壽先生﹑方新舟董事長和方慶榮董事長﹐感念他們造就了今日的張輝誠與學思達。

也坦言有壓力﹐正因為董事長們深知學思達對翻轉教育所產生的力量與價值﹐所以總催促加速推進﹐輝誠老師雖堅持教育的事「無法量化﹑更快不得」﹐但也逐漸從中領會不一樣的思維﹐「商業注重的是資源效益﹐NPO是就算一丁點也不放棄」如何截長補短﹐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是他眼下最重要的課題。

上圖左:方新舟董事長/上圖右:嚴長壽總裁/下圖:方慶榮董事長
(照片來源:公益平台-學思達年會)

除了三位貴人﹐還有因認同理念而給予支持的企業家們﹐如榮成紙業的鄭瑛彬董事長﹐研揚的莊永順董事長及Maggi等﹐都有同樣的看法﹐輝誠老師笑稱最近都在上『董事長家教班』﹐被各種一針見血的意見戳了幾回﹐有種如夢初醒之感﹐「他們都說﹐輝誠你很浪漫﹐我現在自己想想﹐過去還真的是浪漫!」

譬如說﹐他報告學思達累積了六千份教學講義﹐有董事長回他:「六千份﹐對我來說等於沒有」﹐或者﹐「看的見的叫浪費﹐看不見的叫白費」﹑「我沒辦法想像付薪水﹐卻無法看績效」等﹐句句當頭棒喝﹐「董事長們都很忙﹐沒那種美國時間﹐每次找你﹐都是為了幫助你提升﹐他們給我很多全新的想法和視野。」

以感恩之心收下苦口良藥﹐他深深體悟到不能再靠蠻力和理想﹐而必須有方法﹑策略與善用連結﹐接下來要盤點出資源﹐一步一步就編制行政團隊打造後盾﹑降低學思達老師作講義的門檻﹑加速擴大核心老師的量體﹑篩選主力市場…等議題制定出策略。

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這些﹐那天與小編聊的過程中﹐提到幾個觸動他的關鍵字﹐他馬上就寫下並傳line給基金會執行長敏慈敲會議討論﹐行動力之高﹐不是蓋的。

「學思達給老師一條路徑﹐一直往上走不用停﹐學生會跟著他一起上去。」

雖然約定的採訪時間已過﹐但學思達的話匣子一開﹐火花四射停不下來。

「學生愛理不理﹑發呆﹑聊天﹑滑手機﹐你不要以為老師沒感覺!老師有感覺﹐他都知道﹐他也會受傷﹐只是不能講。」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輝誠老師非常明瞭身為教師的痛點﹐不諱言教書超過十年﹐就容易陷入停滯﹐因為對教材太熟悉。

他苦笑道:「填鴨之後﹐學生下課什麼都聊﹐就是不聊上課內容﹐老師也是﹐因為沒什麼好聊﹐你理解的﹑我理解的﹐都一樣。」於是很多老師會選擇開始發展『副才藝』﹐學才藝﹑運動﹑團購﹑追劇…來調劑單調的生活﹐但這何嘗不是人才資源的浪費。

也因此只要有改變意願﹐儘管只是小小微光﹐他都視為珍寶﹐況且這102為學思達老師還都有教職在身﹐所有的工作坊﹑講義製作都是利用課堂之餘﹑犧牲休假時光﹐一點一滴累積完成﹐平均得花三到六年的時間才有辦法養成一位學思達老師。

照片來源:公益平台-學思達年會

「一個老師教書十年﹐他還有二十年﹐你幫助一個老師﹐等於幫助他的二十年生命歷程。」

回想求學時光﹐畫面都是老師們駕輕就熟主導課堂的模樣﹐像學思達老師自發性的改變﹐上山採藥一去數年的驅動力﹐實在超越了小編有想的想像。

輝誠老師說點燃改變意願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填鴨教育不只學生煎熬﹐老師身在其中也會厭煩。他分析走進學思達的老師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厭倦了課堂上學生們無感的眼神﹐想要改變﹐但找不到方法;另一種則是老師本身對自我成長懷抱強烈渴望。

「學思達老師的特徵就是回不去﹐」對於前者﹐讓老師們持續做下去的動力﹐就是看到學生的眼神不一樣了;而後者﹐則是給予高度的教學專業﹐滿足老師向上動能﹐「因為他沒辦法看到學生的眼神變回(從前)那樣。」

輝誠老師將之稱為「為生命開出一小縫隙的光」﹐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學思達提供的不只是教學專業﹐還有穩定的內心力量﹐外功加上內功﹐兩者合一﹐形成支柱力量﹐才能把路走得穩﹐而這與他的自身經驗有關。

照片來源:公益平台-學思達年會

「學思達就是把神請下講台﹐面對攻擊﹐我反省自己。」

過去的他只顧著把外功練的精﹐名聲越大﹐誤解也越多﹐在內心沒安頓好的狀態下﹐情緒跟著起落﹐各種標籤也就順勢被貼上。

「喜歡的﹐說你一針見血﹐很勇敢;不喜歡的﹐說跩個屁﹐有什麼了不起!」

直到結識李崇建老師﹐他開始學薩爾達﹐從一場坐在台下的嚎啕大哭﹐領略如何觀照內心﹐並將之引進學思達﹐透過家族雕塑解析應對姿態的來由﹐「我爸很兇﹐總是指責﹐媽媽是討好﹐我們小孩是轉身和打岔。我指責別的老師們﹐就是在學我爸的對應姿態﹐透過指責別人增加內在的價值感。」

過去所遭遇的挫折﹐多半與自己的應對姿態有很大的關係﹐急著把心裡覺得好的﹐強加予人﹐引發了猜忌與攻擊﹐如今再回頭看﹐挫折感早已不存﹐「只有打開自己接納它﹐ 讓自己成長起來﹐ 才會真正讓生命有力量。」

「這條路不簡單﹐但我覺得很有意思﹐關鍵是我喜歡做這件事情。」

種種的原因形塑了現在的我們﹐原生家庭的影響往往比想像的還要大﹐小編不免好奇起輝誠老師與兒子的親子關係又是如何呢?

他說兒子小時候周末常陪他去辦工作坊﹐最常對他說的話就是「爸比﹐你行程不要排那麼滿」。今年母親節連假陪太太回娘家﹐那兩天裡頭﹐他因工作沒有成果感到心慌﹐沒想到才11歲大的兒子卻說:「爸比﹐你這樣才對﹐你不需要有成果。」

居然是兒子擔心老爸熱血衝過了頭﹐感覺像是角色互換了﹐但提到兒子時﹐輝誠老師臉上的笑容格外柔和﹐他說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都一起度過﹐他的所作所為﹐孩子全看在眼裡﹐他明白小孩的擔憂何來﹐所以總會當面表達感謝﹐並讓孩子感到安心。

「他還這麼小﹐了解你的使命感嗎?」

「他知道!」輝誠老師回答的很篤定﹐眼中滿滿的自信﹐是充分得到家人支持的證明﹐所以能無後顧之憂地朝著信念前進﹐以另一種方式實踐他的幸福人生。

開放的社會﹐有人說好﹐自然也有批判﹐輝誠老師的這一場翻轉教育之仗﹐漫長而艱辛﹐支撐著他與這群學思達老師不回頭的勇氣﹐來自於學生能從中能得到真正影響一生的學習型態﹐師者也能從中備感成就。為他人生命開啟一縫之光﹐本就是件浪漫的事﹐衷心祝福輝誠老師繼續發揮他菜鳥不悔的浪漫﹐讓教育變成人人都樂此不疲的﹐終身的事。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