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your heart ﹐ 人生即藝術

by 陳美琪
1246 views

7月的第一天﹐和西班牙藝術家薩爾瓦多‧馬可(Salvador Marco)有約。
我們用「Hola~」回應他的「你好~」﹐久違的Marco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彷彿這才讓他想起了故鄉的話﹐開心地為我們多送上幾句西班牙語﹐聽不懂也別在意﹐我們榮幸地把這份熱情收下﹐從進門的那刻起﹐賓主昇華成朋友﹐坐落三義山腰上的几窗明淨﹐也準備好迎接一場愉快的交流。

每一回凝視Marco的雕塑﹐都很難克制想伸手touch的慾望。他以細膩熟練的技巧將剛硬的石材化為如山稜線的形體﹐圓潤飽滿﹐對稱均衡﹐保留石材天然的色澤與紋路﹐任其大方蟄伏﹐猶如筆墨﹐在雕塑上形成了一幅畫﹐畫裡有說不得的禪境﹐越是寂靜無聲﹐越能體現天地同根﹑萬物同體的原始能量。

作品之間的共通性﹐原以為與藝術家形塑的個人風格有關﹐但看著Marco雙眼迸光﹐手摀著心窩講述時﹐我們了解到﹐他的創作全然來自於心而非腦﹐一直以來人們喜歡談論研究的所謂創作風格種種﹐因不屬於心的領域﹐所以與他無關﹐他的作品一如人品﹐禪境來自對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由衷深謝﹐能量則源於忠於本我後釋放出的創作渴望﹐純粹﹑無藏﹑無盡。

與石頭戀愛﹐傾聽﹑等待﹑尊重

很難想像作品的原型﹐是堆放在工作室外那一塊塊的粗曠巨石﹐被七月的太陽曬得發燙﹐我們用力搓磨巨石表面﹐除了手指頭沾上灰之外﹐並沒有窺見任何美麗的可能。

Marco放任我們的傻勁﹐他歡迎人們對創作懷抱好奇﹐「雖然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判斷﹐但採購的時候﹐是一個一個慢慢挑選﹐我每天都去看﹐耐心直到確認﹐然後決定﹐為什麼是它?我不知道﹐或許是它的美﹐能和我產生感情連結。」為了描述這些命定之石是如何從世界各地揀選挑中﹐他單腳著地蹲著﹐表情投入﹐好像眼前方就有顆我們看不見的大石頭﹐而他與它正在彼此感應

忠於一眼瞬間﹐也相信日久生情。

技術固然重要﹐但若沒有聽從內心﹐一切都會變得很困難﹐也因此他的每一次創作都像談了場戀愛﹐「買回來的石頭﹐我不會馬上做﹐我會每天觸摸它﹑傾聽它﹐或許有一天﹐我就會有靈感知道怎麼做﹐這可能要經過很多時間﹐一年﹑兩年﹐甚至更久﹐」等待不是空耗﹐是Marco對石材的尊重﹐只要俗事繁忙或情緒低潮﹐他絕不去碰石頭﹐選擇耐心等候﹐讓一切思緒沉澱出靈感才進行創作﹐過程順應自然

「我並沒有在找一個什麼風格﹐也不是為創造而創造﹐這都是石頭的真實面貌﹐只是透過我的修飾將它們深層的美呈現出來﹐讓人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他說醞釀靈感乃至成形﹐遠比雕刻作業﹐來的困難而漫長;對攝影也一樣﹐他會一再重複到訪某個地方﹐在全然靜謐的孤獨狀態下感受那裏的天﹑地和能量流動﹐不見得每回都會創作﹐但按下快門的霎那是由心來決定﹐而那就是最好的時刻。

我永遠是西班牙人﹐但台灣對我的影響更大

珊瑚色的西班牙大理石雕塑《春 Spring》﹐是Marco在17歲時就開始進行的創作﹐而這趟歷程﹐最能代表Marco和石材如何交融形成關係。

「這個創作源於我對山的喜愛。那個時候我需要親近山﹐山像是母親﹐大地之母﹐它裡面有森林﹑河川﹐充滿生命力﹐而這個作品就像是山﹐」原來﹐頗有東方哲學味道的圓與均衡﹐象徵他所崇敬的山﹐山巒起伏交疊的線條猶如人生﹐而石材上的紋路彷彿人生中選擇的各種道路﹐「石頭來自我的家鄉﹐開始製作也是在西班牙﹐但我在台灣完成它﹐它就像我的人生﹐對我有很重大的意義。」

什麼樣的心境轉折﹐讓一個少年的創作必須漂洋過海﹐歷經異文化的洗禮﹐才得以安一座真身?

很多人問過Marco為什麼要搬來台灣﹐他說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靈感﹐「在台灣的每一天﹐都充滿著靈感﹐可能來自山﹑風景﹑整個氛圍或是寺廟﹐一直在刺激﹑改變我的創作過程﹐包含新的思想﹑靈感。」

在西班牙拿到博士學位後﹐他在工作室待了10年﹐那時生活只有工作﹐沒有火花﹐導致創作能量完全停頓﹐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對眼前看到的風景大感震驚﹐尤其是台灣的山﹐「是的﹐那種感覺非常強烈!當你真心相信一件事情﹐想走一條路﹐這個世界和神都會支持你。我很喜歡台灣﹐想住在這裡﹐但大家說這很難﹐來台灣一年的時候﹐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只知道想繼續待在這裡﹐你看﹐11年了﹐我依然在﹐從獨自﹑到二個人﹑現在還多二個孩子﹐我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家庭。」 在他心中,西班牙是真實血緣上的母親,台灣則是第二個母親,而今,台灣讓他更有家的感覺。

有兩個展開臂膀接納他的大地母親還有一份矢志不悔熱愛的職業眼前這位「隨心所欲」的幸運男子﹐惹得我們高喊忌妒﹐「我認為所謂的幸運就是你準備好所有﹐當機會來臨時把握住﹐就像搭火車一樣﹐進站只有短短幾分鐘﹐如果還在猶豫上不上車﹐火車就會駛走;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事實上﹐如果知道的話﹐那人生會變得無聊﹐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誠實面對自己﹐我聽從我的心!」

Marco的一席話道盡忠於自我的信念﹐他說創作之於他是一條路﹐他只是順著路走﹐不設限要做成什麼樣子﹐好比不設限自己的人生﹐心無旁鶩的磨石頭﹐直到發現裡面別有天地﹐他不只一次告訴我們:「很享受這樣過程。」﹐此時聽懂了。

熱情 學習 不斷進化

《熵 Entropy》的創作故事

Luisa抱著六個月大的寶寶﹐是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有個可愛的中文名字「馬圭」﹐圭是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玉器﹐對Marco來說就是一種堅硬的石頭﹐以此命名﹐可見他的愛石之心有多堅定。由於他們一家人即將啟程睽違三年的返鄉之旅﹐而Marco有兩項大型創作即將進駐勤誠的嘉義廠﹐包括最新的系列代表作《熵 Entropy》探討混亂與平衡共存的關係﹐共鳴人們現下處在疫情時代的複雜不安﹐我們搶在作品打包封箱前﹐讓Marco現身說法談創作背後的故事。

創作《熵Entropy》的這顆大理石﹐是他2013年在義大利買的﹐現在已經買不到這種材質的石頭了﹐如他之前所說﹐會靜靜悠悠的等待靈感降臨才創作﹐這回等了六年﹐直到2019年末才啟動﹐而後受到疫情爆發的衝擊﹐人世間的慌亂無奈﹐讓Marco內心的感覺越發強烈﹐和多數人一樣﹐他不斷思考「這個世界到底怎了?」 但不同的是﹐追隨本心的人﹐拒絕留在原地唉聲嘆氣。

即使結構趨向混亂﹑失衡﹑失序﹐但《熵 Entropy》更著眼於﹐改變的機會﹑充滿可能性擴張的活力。

「當一個人每天都過得很好﹐將不會有機會去改善任何事情﹐」他回憶如果當初在故鄉任由創作能量一點一滴乾涸﹐那麼人生風貌可能也就跟著蒼白寡淡﹐所幸接受內心驅使﹐即使要放棄既有一切歸零﹐也勇敢來到異地﹐「我告訴自己那就是最好的時機﹐去改變去行動﹐生活從頭開始﹐什麼都沒有﹐但我有顆簡單的心﹐這裡的景象給我靈感﹐能夠繼續創作﹐這不就是一個新的希望。」

熱情﹑ 學習 ﹑不斷進化﹐是Marco認為從事藝術創作最重要的三個元素﹐同時也是面對人生的態度。

每一個作品的外觀形體都反映著創作當時的心境﹐他賜予《熵 Entropy》的外型是一個圓﹐象徵虛無的起始﹐與內心嚮往的安靜和平衡。在圓之中又塑造了三道以凹凸﹑不規則方式流動的曲線﹐旨在表達人類世界是在各種逆境之中演化出新發展﹐在混沌中融合新秩序﹐混亂可以視為形式上的缺失﹐但同時也是觸發創意的媒介﹐試想:大自然本就是平衡的嗎? 還是真正的平衡是在不斷尋求之中? 他想透過作品提醒﹐即使世界的混亂變得更加令人困惑﹐但我們永遠不忘省思﹑不忘根本﹐更不要停止追尋良善的創新及進步的可能性。

也曾有人建議應該用更大的尺寸營造作品的宏偉氣勢﹐但他還是希望《熵 Entropy》能與觀者的心親近﹐所以整體高度落在接近心臟﹑平視的位置﹐讓觀者透過觸摸或背靠著的方式﹐感受石材的質地和溫度﹐「心會平靜下來。」Marco的微笑裡有溫柔的固執

為了這位凡事由「心」的藝術家丈夫﹐Luisa負責扮演理性的藝術經紀人角色﹐那日育兒的空檔也就是靜默地站在一旁相陪﹐問她身為Marco的另一半的感覺﹐她收拾靦靦之後才回答﹐說自己其實是會擔心很多事的人﹐尤其家人遠在西班牙﹐讓她經常掛念不已﹐可是Marco對生活的熱情﹐總是不斷鼓勵著她﹐不要想太多﹐享受當下﹐「我常常被他的熱情所感動﹐讓我變得更加正面思考﹐我們就像是一對平衡彼此的夫妻

我們從Luisa的話裡再次聽到關鍵字: 平衡﹐Marco也說從17歲便相守至今的妻子是他創作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重要的靈感來源。那麼﹐他作品中的圓和均衡﹐除了是景仰山的滋養外﹐或許更多的是活在當下的體悟﹐以及家人緊密相依的愛;而我們很幸運﹐ 能在台灣親近到他從海的另一端帶來的藝術撫慰﹐體現追隨本心的力量。

0 comment
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