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鳳講座》局外人變扛霸子,關於歌仔戲天后的那些事

by 陳美琪
204 views

三月,Maggi參加一粒米協會的春聚,聽孫翠鳳老師演講,深受感動。她心想,孫老師從歌仔戲的局外人,一路拚成扛霸子,這段歷程何其艱辛,那份克服萬難的意志精神,無論如何也想讓勤誠同仁聆聽感受。

「心不難,事就不難」是Maggi的語錄,也是她的行動。九月,孫翠鳳老師英姿煥發,現身勤誠開講。

「我的演講沒有那麼多的知識要分享,這個下午是來快樂的!」她以略帶沙啞的招牌嗓音風趣開場。

「我這個行業喔,你聽我講,不會賺錢,我只是要告訴你,我們怎麼活下來!活下來很重要,中間的過程跟精神,要跟大家分享。」

同意AI的分析,天后出場果真氣場自帶,從四年級生到九年級生,不管是不是戲迷、有沒有看過歌仔戲,短短兩個小時,全都被圈粉,沉浸在她的幽默智慧和過人堅毅。這場勤誠史上氣氛最嗨的講座,琪愛獻上原汁原味的分享。

風雨吹不倒的百年招牌

「歌仔戲才一百多年,明華園就佔了96年,從老爹(創團人陳明吉)那一代,到我先生(現任總團長陳勝福),再到我女兒(現任執行長陳昭賢)這第三代。」明華園早已是家喻戶曉的表演團隊,也是台灣七支品牌團隊之一,但這塊近百年的招牌,也差一點熬不過疫情的慘淡。

孫老師感嘆,疫情對藝術表演團體的打擊,比大家想像的還要沉重;即使疫情已過三年,但進劇場的觀眾仍舊少了一半。

「明華園算是非常有名氣,票房跑得快,但現在不是,現在是幾乎每個藝術團隊都很辛苦。」

面對天災無情,她依舊一個信念:「面對它,還要站起來,走出去,走的更堅強!」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從疫情後,孫老師開始出來演講,即使今年有四齣新戲要上,腦袋中除了劇本跟排練,幾乎無暇他顧,但收到演講邀約,她帶著感恩的心欣喜赴約。

「現在演講的心情不一樣,以前是有空才去,現在只要聽到有演講,我跑第一個,因為我要更多人知道歌仔戲,更多人知道明華園96年來做的是什麼!」

都會女子遠嫁戲班

原來,孫老師是在台北長大的外省第二代。

學會計、愛打扮,在貿易公司上班,自稱「優質女性」的她,戀上當時北上當兵的明華園第二代,雖論及婚嫁,但過程也幾經波折。

「嫁明華園,真的嫁不進去!」她回憶道。

下聘後遲遲等不到迎娶,因為每逢黃道吉日,就是戲團賺錢的日子,婚期因此一直被延,最後在母親打電話三催四請下,才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讓她從台灣頭,嫁到了台灣尾。

迷你裙、露背裝,這每回隨夫婿回屏東潮州,她一身時髦打扮總引得鄰里探頭、公婆難為情。她笑稱當時鄉親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到外星人。

格格不入的不只衣著風格,還有一口不「輪轉」的台語。

戲班子裡用的正統台語,她聽的似懂非懂,與先生也習慣用國語交談,讓只會說台語的公婆,誤會他們是有苦不敢說,只得找中間人傳話。

「我公婆真的很有智慧,不會直接跟我講,會叫我妯娌來跟我說。」

喔,原來裙子要長一點、布料多一點;喔,原來長輩不是阻止,而是擔心。她學著調整自己,一點一滴融入家族生活。

我要當真正的媳婦

「我要嫁的時候,我媽特別跟公婆交代,有一個但書,我不收你聘金,但我女兒不能上你明華園的舞台演歌仔戲!」

但書,有如一道免死金牌,讓她備感與眾媳婦不同的優越,只須跟公婆和先生坐在台下看戲,好不愜意。但漸漸地,她發現,當其他人都在台上為歌仔戲付出力量時,坐在台下的她,好似隱形人,得不到關注。

「我放眼一看,所有媳婦都是小生、小旦,今天娶進來,明天馬上上台表演。」

一方面感受到自己不被需要的處境,一方面更好奇家族凝聚的勇氣何來。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當年民國七十年,歌仔戲就是黃昏事業快要沒落的劇種,有一餐沒一餐,所以我很擔心,你們所有家人全部參與這個工作,萬一失業了,一卡車全都失業,怎麼活下去啊?」

她發現全家人非但毫無風險意識,還唱得很快樂,為了探尋這個答案,逢年過節經常返鄉,坐在台下看戲,越看越感動。

心中逐漸萌起一個願:「我要加入明華園,當他們真正的媳婦!」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一張重返大劇院的門票

民國七十二年,明華園迎來翻身的大好機會。

歌仔戲首度受邀至國父紀念館表演,當時歌仔戲有一百多團,全靠野台戲維生,收到來自殿堂的邀請,整個業界大為振奮。明華園憑著連續三年獲得全省歌仔戲比賽冠軍,脫穎而出。

「那次機會對歌仔戲太重要了!老爹說,我們是最後一個從劇院被趕出來,希望我們也是第一個把歌仔戲再帶入室內殿堂。」重返劇院的這條路,等了幾十年,肩負的不只家族榮光,還有整個歌仔戲界的希望。

老爹(陳明吉老團長)召集陳家所有子孫,商議北上大事。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創團人陳明吉(左) 與現任總團長陳勝福(右)的父子合影

國父紀念館的舞台比野台戲大了四倍,所以布景、道具、戲服必須全部重做;台北吃住開銷太貴,鍋碗瓢盆、棉被枕頭全都打包帶上去…孫老師細數老爹的交辦,往事歷歷在目,做這齣戲要花費120萬,但補助只有20萬,在那個100萬就能買房的時代,老爹決心用100萬為歌仔戲拚一個未來。

各房子孫都分配到工作,唯獨經費配不到,問老爹怎麼辦,他回答:「你若是陳家的子孫,你就自己想辦法。」

此言一出,撼動了孫老師年輕的心靈,收錄成為人生的第一句座右銘。

「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你才會有貴人出現;如果連你都覺得放棄了,也不會有貴人幫你。」

全團拚盡全力,換來輿論的盛讚。明華園一戰成名,也為歌仔戲開出一條重返劇院之路。

「輿論說,沒想到一個鄉下潮州的劇團,可以把歌仔戲保存得這麼親切、活潑、可愛,戲又這麼好看,由戲可以看出台灣人的特質,」歌仔戲雖不以典雅著稱,但反映庶民生活的詼諧和悲喜,「這句話從我去海外表演得到應證,外國人也是這樣跟我說。」

從此,曾被評為「沒氣質、不入流」而落街頭的歌仔戲,重拾世人的注目,逐漸成為台灣草根文化的象徵。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自戀加苦練,龍套跑成台柱

在國父紀念館的那場演出,也是孫老師的舞台初體驗。

當時為了呈現舞台上的氣派,連小姐帶的ㄚ環也要平常的四倍,在全員皆粉墨的情況下,銜著「免死金牌」的媳婦也得上陣。

化了妝、梳了頭,孫老師往鏡子一照,竟被自己的古裝扮相給迷住,驚嘆:「唉唷喔~甲水!那ㄟ甲水!」

「那一霎那真的自戀。自戀狂有時候會害了自己。如果害了自己, 那就要堅強,最後就會變成像我這樣。」

她的風趣迷倒全場,自戀,有理!

這時,老公陳勝福還趁機攛掇,分析她的表演有三大能力:臉皮厚、記性佳、能自創。灌得她半醉半醒的收下讚美,展開歌仔戲生涯,一步步兌現「當明華園真正的媳婦」的心願。

不諳台語,確實是大問題,所以剛開始只能跑龍套,凡舉不需要台詞的動物角色、應答不超過三個字的女婢,成了她的專屬。

但天生光芒哪能蓋得住。她自豪地說,就算是演動物,也演到有內心戲。每逢坐冷板凳,便勤於觀察和作筆記,自創一本演技寶典。某日,因接替生病的演員上台,抓緊機會大展私下用功的成果,讓眾人驚豔,從此穩穩地朝女主角的寶座邁進。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身體就是氣象台

登峰,還要造極,歌仔戲的金字塔頂端是反串小生,她把目光放在那個位子上,所以必須開始練功。

但年過三十才起步,又生過小孩,硬是練功恐對身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所以公婆極力勸阻。但要強的她,聽不進勸,還像把命豁出去似的練,「反正我就是要達到那個目標。」

疼痛淚流,就像家常便飯;一邊拉筋,一邊給女兒餵奶,更是日常風景。別人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孫老師在第七年就達成,成為劇團頂梁柱的反串小生。

「七年喔!是從沒有過的例子,尤其是生過小孩。」聽到這裡,聽眾抱以熱烈掌聲,孫老師鞠躬收下。

家族使命與自我實現,推著她登上當家台柱的寶座,卻也落下了一身病根。

她細數,右手是為了演西楚霸王,練大刀練到肩頰骨走位;這隻腳是在1990年去北京演蓬萊大仙,下腰劈叉時傷到坐骨神經;而眼睛上的疤則是演李靖斬龍,長槍落下時倒插縫了六針。

當初婆婆的告誡,如今成真,身體成了氣象台,經常酸痛麻,她淡然地說:

「我就這樣用健康,換取我在歌仔戲的一片天。」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家藏生旦淨末丑,走遍世界五大洲

標題的這兩句,是明華園總團的門聯,也是全體一心的願景。

從老爹當年訂下規矩,只要能去海外表演,陳家子孫皆不得領薪水。到孫老師這一代,要將明華園的大旗帶到世界各地飄揚,依舊是頭號大願,因此每年下鄉巡演存下的利潤,一半用來準備隔年的新戲,另一半就用在海外巡演。

「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三餐吃粥也沒關係,只要有人認同我們的歌仔戲有價值、有文化。」她用她的故事,讓我們明白,這就作為演員的自豪。

照片來源: 明華園總團臉書

四十年來,走過二十幾個國家,明華園的每一次巡演,就跟當年站上國父紀念館的舞台一樣,堅持原汁原味,把最純粹的歌仔戲呈現給觀眾。

演講的尾聲,孫翠鳳老師向大家募集「力量」。她打趣地說,希望大家不要老是讓Maggi出錢,一張票就是一份力量,觀眾願意進到劇院來,才真正成就了藝術團隊存在的意義,讓藝術得以世代傳承,讓文化持續點亮社會、安定人心。

「希望我們的分享給大家很好的回憶,如果看到明華園或其他的藝術團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同仁與來賓體驗「孫式教學法」,果然立即見效
貂蟬撫媚、貴妃雍容 、西施傾國、 昭君落雁
老師教的好,科技宅男學得快,「四大美人」搖曳生姿,台步走起來~~
0 comment
3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