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參訪分享《一》 : 百年難得一見的危機,換個腦袋搏新局

by 陳美琪
665 views

4月初去了一趟名古屋參訪日本豐田汽車,本以為自己對豐田式管理TPS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五天四夜的見習,從危機入題、再講覺悟、GPS(TPS+人財),以及大量的現場參訪,給了我許多震撼和領悟。尤其是現任社長豐田章男今年寫了一封信給全球三十多萬名員工和供應商,他強調現階段的豐田遇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危機,傳統汽車業會被電動車、自駕車、共享車的CASE取代,所以豐田必須抱持著很強的危機意識,降低成本並且全面消除浪費,讓人特別有感觸。

邁入「通靈的」世界必備的八大求生策略

返台後,剛好在天下雜誌讀到一篇收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談話的《世界正從平的、快的走向深的、通靈的》,其對世界趨勢的觀察和因應之道頗值得參考,也呼應了在豐田的學習。

佛里曼認為改變世界的三大力量:全球化、氣候和科技不僅正在加速,更在加深,甚至走向「通靈的」(psychic:資訊隨時在分析人的心理特性),未來還會演變成「基因組」(genomic:讀取人類基因預測你的下一步),對應之道,他提出向大自然學習來的八種策略,比如在大自然裡沒有浪費,所有東西都是食物,吃下去又排出種子,生生不息,這就是「可持續性」;又或者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土壤等所有個體會「共同建立某種連結關係」,藉此將復原力和推動力最大化。

獨活路窄,共享才能養出未來的優勢

無論是豐田的憂心,或佛里曼的趨勢預測,在在都說明了不可忽視「變」的危機,過去的榮光已無法庇蔭未來安順,大家若關注汽車產業動向,就會知道連舊時代經濟代表的大車廠們也為了這個「變」,做了很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變革,這也是為什麼豐田的課程會從危機說起。

最大競爭對手BMW從側重設計製造,轉為積極開發共享服務,目標組群也從典型的50歲事業有成車主,轉向善用科技、共享分攤、環保意識的三十世代。BMW透過合作或合資將觸角延伸至CASE領域,並且學習矽谷擅長的「化敵為友」,成立創投部門iVenture整合發展所有與交通移動有關的創新;此外,將軟硬模塊分銷以強化客製並減少浪費、與Microsoft共同打造the Open Manufacturing Platform開放製造平台,透過雲端運算整合生產工廠、生產夥伴和供應商之間的系統,對準成本創新,以及產業界開放標準訂定的話語權(大眾Volkswagen集團也與AWS合作研發大眾工業雲)。

豐田也打共享牌,先在2015年宣布於2020年底前無償提供5680項燃料電池相關的技術專利授權;今年4/3再宣布於2030年底免費使用豐田的23740件混合動力汽車(HV)專利。

為何捨得將超過20年的研發心血無償釋放?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豐田在氫燃料及混合動力車的技術雖獨步領先,但因技術門檻遠高於電動車高,再加上中國和美歐市場與政策皆利好於電動車的發展,讓豐田頂著相當大的市場壓力,於是打破封閉,希望通過將技術放出去,增加未來裝載豐田技術的汽車數量,擴大生產以降低成本,鞏固混合動力車的市場,同時設法打入共享汽車平台的市場,一起把餅做大。

其實仔細探究,豐田式管理本身就含有共享概念,他們對供應商的評選和管理很注重在知識、成本、技術的分享,著眼於雙贏式的長期夥伴關係,並鼓勵供應商接其他車廠的訂單,以多元化來磨練技術,落實「永無止境的改善」的豐田精神。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從前誰掐著專利、技術、通路,誰就是王的說法已不見得成立。對應危機,要生存得靠佛里曼講的八種特質,要化危機為轉機則賴共學共享共好的心胸。去豐田之前,我不理解何需花精力帶領參訪(光是韓國企業前去參訪就超過五萬人次,中國企業也前仆後繼的前往),去了之後才想明白,豐田透過分享經驗,傳播甚至灌輸了企業價值觀,也透過別人來參訪作為自我檢視和推進動力,如此循環,幫助別人進步,也讓自己卓越,遠見著實令人佩服!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