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建築,讓世界看見!勤誠嘉義廠獲LICC、MUSE雙建築大獎

by 陳美琪
1871 views

三月的某個周一早,我在辦公室閱讀報章時,行銷部的Sherry和Joyce笑咪咪站在門口,正準備敲門進來,說有好消息:嘉義廠今年二月拿下2022年英國倫敦國際創意競賽LICC(London International Creative Competition)的建築設計官方優選獎(Official Selection),從上千件全球競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是去年全台灣唯一拿到這項肯定的廠房;三月則再獲通知,榮獲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2023年美國繆思設計大獎 MUSE Design Award 建築類獎,囊括永續環境綠建築類別Platinum Winner、辦公建築類別Gold Winner、廠房建築類別Gold Winner 等三座獎項。

勤誠嘉義廠,一座有故事的建築,讓世界看見!

去年嘉義廠落成,行銷部提出申請兩項國際建築獎項的建議,我立表支持,並肯定行銷部的創意和勇於嘗試,以及準備申請文件時的用心細心。再一次證明,畫地自限不會迎來機會,獲獎的豐碩成果,格外鼓舞人心,感謝勤誠同仁、大為建築和三民營造朱仁宗董事長帶領的團隊共同建立的榮耀。(延伸閱讀: 以書為念 祈願連結共好 開創新局)

初心,一開始就決定要做不一樣的事,即使困難,我們依舊堅持。

從尋訪建築事務所進行比圖開始,目標是要打造出不同於傳統廠房的風格建築,產線規畫當然是首要,但我們另賦予了嘉義廠超越製造的使命和願景,要將科技、環保、生態、人本、藝術、新創等元素,融合一處象徵共好,簡言之,就是要蓋一座具有ESG魂的建築。透過它連結嘉義在地的文化情感,與員工、全球客戶、供應夥伴乃至社會大眾對話,傳遞『勤僕精誠』的企業理念,及『連結共好』的永續願景。

操刀嘉義廠建築設計的大為建築師事務所是首次與我們合作,得知獲獎捷報,同我們一樣興奮,而與大為結緣,本身也是連結共好裡的一環。

2019年一粒米協會的好姊妹-美華得知我在籌畫蓋廠,主動提供了許多協助,知道我欣賞刀庫大廠-吉輔在台中的廠房,清水模、簡潔大方、綠意禪境,便將負責該案的大為介紹給我。

當時有七組建築團隊進行比圖,最後拍板大為從勤誠機殼所發想的提案。雙方經過充分溝通、信任尊重,大為以精湛洗鍊的建築工藝,將勤誠的以人文本、ESG永續、與在地共榮的精神,打造成一座科技、環境與人文並存的建築園區,站在那裏可以感覺得到風在樹梢間流動,聽的到蟬鳴水聲,高處放眼一片嘉南蔗園,與大自然的親近感和沉浸的藝術氛圍,打破了人們對工廠的刻板印象,贏得國際青睞,琪愛也特別邀請陳正國和李文聖從建築師的觀點,進行一場與建築的對話。

另外還要特別謝謝藝術家好友Marco,為嘉義廠留下多幅藝術感的攝影作品,一併分享同賞。

左: 李文聖建築師 右: 陳正國建築師

Q:請先發表一下得獎感言吧。

兩位建築師靦腆的笑了,互看又互讓,繼續以笑代答,隔了一會,陳正國建築師才開口。

正國:得獎,當然是很開心,很有榮譽感!

我跟文聖是北科大的學長、學弟,一起工作十五年以上,我們都是不太會講話(笑),不太會宣傳自己,也比較少去參賽,剛好很幸運,貴公司幫我們投這個稿,很感謝董事長給我們這個機會,最近常常有業界、公會詢問這個案子,所以我們現在把嘉義廠放在網頁的第一個(笑)。

一座超大型的勤誠機殼:

外觀以伺服器機殼為發想,而勤誠產品模組化特徵也透過各式幾何元素呈現在建築本體

機殼的散熱需求也通過建築體現綠建築的精神,例如:空間保留多處挑空及植栽,創造風的流動和遮陰、利用建築斜面引入西南氣流,讓空氣快速流動。

Q:從建築師的觀點,覺得嘉義廠受評審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正國:過去工業區的廠房都是很多玻璃帷幕,比較冷冰冰,我們在提案後和兩位陳董(Maggi和勤誠創辦人Leo)聊,他們一開始的破題就不是只站在製造的角度,而是站在員工的角度、環境的角度,希望給社會帶來不一樣的廠房。

要做這樣的廠房是必須犧牲一些可用空間,轉換成虛空間,譬如藝術、都市景觀、遮陽、綠意…。雖然在建築本體植入機殼意象,也有使用玻璃帷幕,但在這個層層堆疊的環境裡面,它不是硬梆梆的,是從土地延伸,再與機殼意象結合,創造出跟周遭廠房不一樣的氛圍。在這個建築裡的每一個空間,都可以感受到勤誠的企業文化。

Q:「要做出不一樣」,聽到這種需求,是開心呢?還是覺得頭疼?

兩人同時點頭,誠懇的眼神透露出,這是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正國:很開心,很符合我們的理念!

第一次提案是在2019年7月,是透過客戶介紹,所以也不了解業主,當初提出的設計已經接近六七成,但比較中規中矩。後來在台中和兩位陳董碰面,很強烈感受到他們想要的是有感情、有故事的建築物。

我們是將這個感情,從他們的內心轉換到馬稠後這塊基地上。

有些建築,你會覺得在台北街頭放著,拿到嘉義放好像也可以,拿去哪都可以,沒有屬於它的語言。對我來說,(做建築設計)除了養家活口之外,一座建築留下來就是一百年,業主願意讓我們去賦予建築物不一樣的表情、藝術氣質,是很幸運的事,能被業主推著進步,很不錯啊!(笑)

Q: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正國:最難在工期。在台灣,這樣的面積、這樣的規模,一年以內完工,真的沒有人能夠這麼有效率。

過程中需要很多溝通、變更都有,然後建築材料又飛漲。我很少有一個工地,平均一周要去一、二次,而且是一整年,那個時間裡面,我們其他案子都不太敢接,因為公司只有十五個人(笑)。

文聖:嘉義廠生產線的量體很巨大,要處理像是結構載重、通風、隔音、荷重…這些比較專業性的事,但難在於公司的產線在調整、我們改圖,現場在趕工,但圖還在變,來來回回修改圖接近上百次吧!(兩人互看點頭)過程真的還滿困難的,平行的廠商也很多,但建築師就是必須要溝通,因為每個人都會找建築師,要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

Q:過程的種種困難,終究化為甜美果實。嘉義廠處處有景,透露一下您們最滿意的私房美景是哪呢?

正國:我覺得是在整個的轉角,在建築物的虛實之間,假如不寫「勤誠」兩個字,人家一眼還是能看出這是勤誠,建築本體就是一個Logo,它活生生代表了公司的文化,尊重環境、尊重人、謙虛、包容、共好。

我們講跟建築的對話,就是利用這些虛實空間,樹被風擾動,它會轉向,然後陽光的角度也會不一樣,你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可以看見建築不同的表情,它在跟你對話。又譬如,從辦公室那棟走出來(指二樓辦公區的戶外空間),你會感受到一種包容性,為什麼有企業願意這樣做,會去在乎員工走出來(空間)的舒適性。這些感受,就是跟建築物的對話。

文聖:讓我比較感動的是在天橋的部分,它模糊了建築跟往外的界線,形成一個景觀,也有功能性。

我們站在天橋那邊可以(跟嘉義廠)大合照,可以俯瞰馬稠後整個地方和地標。我看到公司拍的四十周年影片,有員工在天橋跑步,那種寬闊和延伸感,覺得很感動,是一般廠房沒有的感受。

緬懷過往與迎向未來的交接點:

天橋與樹相伴,並朝向廠區外的園區地標馬稠後之環,讓地標成為廠區的端景。

過往為養馬與種甘庶的地區,天橋上可遠眺甘庶園,天橋下規畫成停車空間,以前是馬廄,現在是停車,在歷史脈絡中創造連結呼應,與地標之環共同形塑園區入口門戶意象

Q:和嘉義廠的這段緣分,有沒有為您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觸或收穫?

正國:現在雖然完工了,因為做案子的關係還是會常常經過,我們會站在對面路口和它對話。這個廠真的讓我們進步很多,不管工法、融入藝術性、或是溝通上,都成長了很多。

文聖:很榮幸有這個機會,我們一直很希望有一個廠房讓人真正感受到綠建築,從一進來就能聽到水聲、鳥叫聲,看到綠化,環境的光影。我們很高興聽到很多參觀的人說,勤誠嘉義廠讓他們真的有綠建築的感覺。我們可以落實它, 很欣慰。

是綠建築也是綠公園:

以在地風土與永續理念打造出友善環境的智慧工廠,運用低碳排建材、雨水回收、立體綠化、滯洪滲透生態溝、大型雨水回收、太陽能、風引導與煙囪效應等綠建築工法改善微氣候,與自然環境共存,並融入嘉義在地藝術文化,在園區與建築本體都保留大量藝文休閒空間, 成為激發更多想像的共享平台

0 comment
3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