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凤讲座》局外人变扛霸子,关于歌仔戏天后的那些事

by 陳美琪
203 views

三月,Maggi参加一粒米协会的春聚,听孙翠凤老师演讲,深受感动。她心想,孙老师从歌仔戏的局外人,一路拼成扛霸子,这段历程何其艰辛,那份克服万难的意志精神,无论如何也想让勤诚同仁聆听感受。

「心不难,事就不难」是Maggi的语录,也是她的行动。九月,孙翠凤老师英姿焕发,现身勤诚开讲。

「我的演讲没有那么多的知识要分享,这个下午是来快乐的!」她以略带沙哑的招牌嗓音风趣开场。

「我这个行业喔,你听我讲,不会赚钱,我只是要告诉你,我们怎么活下来!活下来很重要,中间的过程跟精神,要跟大家分享。」

同意AI的分析,天后出场果真气场自带,从四年级生到九年级生,不管是不是戏迷、有没有看过歌仔戏,短短两个小时,全都被圈粉,沉浸在她的幽默智慧和过人坚毅。这场勤诚史上气氛最嗨的讲座,琪爱献上原汁原味的分享。

风雨吹不倒的百年招牌

「歌仔戏才一百多年,明华园就占了96年,从老爹(创团人陈明吉)那一代,到我先生(现任总团长陈胜福),再到我女儿(现任执行长陈昭贤)这第三代。」明华园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表演团队,也是台湾七支品牌团队之一,但这块近百年的招牌,也差一点熬不过疫情的惨淡。

孙老师感叹,疫情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打击,比大家想像的还要沉重;即使疫情已过三年,但进剧场的观众仍旧少了一半。

「明华园算是非常有名气,票房跑得快,但现在不是,现在是几乎每个艺术团队都很辛苦。」

面对天灾无情,她依旧一个信念:「面对它,还要站起来,走出去,走的更坚强!」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从疫情后,孙老师开始出来演讲,即使今年有四出新戏要上,脑袋中除了剧本跟排练,几乎无暇他顾,但收到演讲邀约,她带着感恩的心欣喜赴约。

「现在演讲的心情不一样,以前是有空才去,现在只要听到有演讲,我跑第一个,因为我要更多人知道歌仔戏,更多人知道明华园96年来做的是什么!」

都会女子远嫁戏班

原来,孙老师是在台北长大的外省第二代。

学会计、爱打扮,在贸易公司上班,自称「优质女性」的她,恋上当时北上当兵的明华园第二代,虽论及婚嫁,但过程也几经波折。

「嫁明华园,真的嫁不进去!」她回忆道。

下聘后迟迟等不到迎娶,因为每逢黄道吉日,就是戏团赚钱的日子,婚期因此一直被延,最后在母亲打电话三催四请下,才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让她从台湾头,嫁到了台湾尾。

迷你裙、露背装,这每回随夫婿回屏东潮州,她一身时髦打扮总引得邻里探头、公婆难为情。她笑称当时乡亲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到外星人。

格格不入的不只衣着风格,还有一口不「轮转」的台语。

戏班子里用的正统台语,她听的似懂非懂,与先生也习惯用国语交谈,让只会说台语的公婆,误会他们是有苦不敢说,只得找中间人传话。

「我公婆真的很有智慧,不会直接跟我讲,会叫我妯娌来跟我说。」

喔,原来裙子要长一点、布料多一点;喔,原来长辈不是阻止,而是担心。她学着调整自己,一点一滴融入家族生活。

我要当真正的媳妇

「我要嫁的时候,我妈特别跟公婆交代,有一个但书,我不收你聘金,但我女儿不能上你明华园的舞台演歌仔戏!」

但书,有如一道免死金牌,让她备感与众媳妇不同的优越,只须跟公婆和先生坐在台下看戏,好不惬意。但渐渐地,她发现,当其他人都在台上为歌仔戏付出力量时,坐在台下的她,好似隐形人,得不到关注。

「我放眼一看,所有媳妇都是小生、小旦,今天娶进来,明天马上上台表演。」

一方面感受到自己不被需要的处境,一方面更好奇家族凝聚的勇气何来。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当年民国七十年,歌仔戏就是黄昏事业快要没落的剧种,有一餐没一餐,所以我很担心,你们所有家人全部参与这个工作,万一失业了,一卡车全都失业,怎么活下去啊?」

她发现全家人非但毫无风险意识,还唱得很快乐,为了探寻这个答案,逢年过节经常返乡,坐在台下看戏,越看越感动。

心中逐渐萌起一个愿:「我要加入明华园,当他们真正的媳妇!」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一张重返大剧院的门票

民国七十二年,明华园迎来翻身的大好机会。

歌仔戏首度受邀至国父纪念馆表演,当时歌仔戏有一百多团,全靠野台戏维生,收到来自殿堂的邀请,整个业界大为振奋。明华园凭著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歌仔戏比赛冠军,脱颖而出。

「那次机会对歌仔戏太重要了!老爹说,我们是最后一个从剧院被赶出来,希望我们也是第一个把歌仔戏再带入室内殿堂。」重返剧院的这条路,等了几十年,肩负的不只家族荣光,还有整个歌仔戏界的希望。

老爹(陈明吉老团长)召集陈家所有子孙,商议北上大事。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创团人陈明吉(左) 与现任总团长陈胜福(右)的父子合影

国父纪念馆的舞台比野台戏大了四倍,所以布景、道具、戏服必须全部重做;台北吃住开销太贵,锅碗瓢盆、棉被枕头全都打包带上去…孙老师细数老爹的交办,往事历历在目,做这出戏要花费120万,但补助只有20万,在那个100万就能买房的时代,老爹决心用100万为歌仔戏拼一个未来。

各房子孙都分配到工作,唯独经费配不到,问老爹怎么办,他回答:「你若是陈家的子孙,你就自己想办法。」

此言一出,撼动了孙老师年轻的心灵,收录成为人生的第一句座右铭。

「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你才会有贵人出现;如果连你都觉得放弃了,也不会有贵人帮你。」

全团拼尽全力,换来舆论的盛赞。明华园一战成名,也为歌仔戏开出一条重返剧院之路。

「舆论说,没想到一个乡下潮州的剧团,可以把歌仔戏保存得这么亲切、活泼、可爱,戏又这么好看,由戏可以看出台湾人的特质,」歌仔戏虽不以典雅著称,但反映庶民生活的诙谐和悲喜,「这句话从我去海外表演得到应证,外国人也是这样跟我说。」

从此,曾被评为「没气质、不入流」而落街头的歌仔戏,重拾世人的注目,逐渐成为台湾草根文化的象征。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自恋加苦练,龙套跑成台柱

在国父纪念馆的那场演出,也是孙老师的舞台初体验。

当时为了呈现舞台上的气派,连小姐带的ㄚ环也要平常的四倍,在全员皆粉墨的情况下,衔著「免死金牌」的媳妇也得上阵。

化了妆、梳了头,孙老师往镜子一照,竟被自己的古装扮相给迷住,惊叹:「唉唷喔~甲水!那ㄟ甲水!」

「那一霎那真的自恋。自恋狂有时候会害了自己。如果害了自己, 那就要坚强,最后就会变成像我这样。」

她的风趣迷倒全场,自恋,有理!

这时,老公陈胜福还趁机撺掇,分析她的表演有三大能力:脸皮厚、记性佳、能自创。灌得她半醉半醒的收下赞美,展开歌仔戏生涯,一步步兑现「当明华园真正的媳妇」的心愿。

不谙台语,确实是大问题,所以刚开始只能跑龙套,凡举不需要台词的动物角色、应答不超过三个字的女婢,成了她的专属。

但天生光芒哪能盖得住。她自豪地说,就算是演动物,也演到有内心戏。每逢坐冷板凳,便勤于观察和作笔记,自创一本演技宝典。某日,因接替生病的演员上台,抓紧机会大展私下用功的成果,让众人惊艳,从此稳稳地朝女主角的宝座迈进。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身体就是气象台

登峰,还要造极,歌仔戏的金字塔顶端是反串小生,她把目光放在那个位子上,所以必须开始练功。

但年过三十才起步,又生过小孩,硬是练功恐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所以公婆极力劝阻。但要强的她,听不进劝,还像把命豁出去似的练,「反正我就是要达到那个目标。」

疼痛泪流,就像家常便饭;一边拉筋,一边给女儿喂奶,更是日常风景。别人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孙老师在第七年就达成,成为剧团顶梁柱的反串小生。

「七年喔!是从没有过的例子,尤其是生过小孩。」听到这里,听众抱以热烈掌声,孙老师鞠躬收下。

家族使命与自我实现,推着她登上当家台柱的宝座,却也落下了一身病根。

她细数,右手是为了演西楚霸王,练大刀练到肩颊骨走位;这只脚是在1990年去北京演蓬莱大仙,下腰劈叉时伤到坐骨神经;而眼睛上的疤则是演李靖斩龙,长枪落下时倒插缝了六针。

当初婆婆的告诫,如今成真,身体成了气象台,经常酸痛麻,她淡然地说:

「我就这样用健康,换取我在歌仔戏的一片天。」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家藏生旦净末丑,走遍世界五大洲

标题的这两句,是明华园总团的门联,也是全体一心的愿景。

从老爹当年订下规矩,只要能去海外表演,陈家子孙皆不得领薪水。到孙老师这一代,要将明华园的大旗带到世界各地飘扬,依旧是头号大愿,因此每年下乡巡演存下的利润,一半用来准备隔年的新戏,另一半就用在海外巡演。

「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三餐吃粥也没关系,只要有人认同我们的歌仔戏有价值、有文化。」她用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这就作为演员的自豪。

照片来源: 明华园总团脸书

四十年来,走过二十几个国家,明华园的每一次巡演,就跟当年站上国父纪念馆的舞台一样,坚持原汁原味,把最纯粹的歌仔戏呈现给观众。

演讲的尾声,孙翠凤老师向大家募集「力量」。她打趣地说,希望大家不要老是让Maggi出钱,一张票就是一份力量,观众愿意进到剧院来,才真正成就了艺术团队存在的意义,让艺术得以世代传承,让文化持续点亮社会、安定人心。

「希望我们的分享给大家很好的回忆,如果看到明华园或其他的艺术团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同仁与来宾体验「孙式教学法」,果然立即见效
貂蝉抚媚、贵妃雍容 、西施倾国、 昭君落雁
老师教的好,科技宅男学得快,「四大美人」摇曳生姿,台步走起来~~
0 comment
3

You may also like